作為上海環境院市場市場開發部的一員,顧志強在正式走上經理崗位之前,有著豐富的銷售和環保從業經歷。用他的話說,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都能成為厚積薄發的資本。的確,顧志強很珍惜這個崗位,他用自己的成績來印證了這份珍惜——2005年進入銷售崗位,從區域經理到區域銷售總監,再到銷售總監,顧志強用16年的銷售經驗來詮釋自己的銷售底蘊。
2019年底,顧志強從原單位銷售總監崗位成功應聘到上海環境院市場開發管理部的大客戶經理,這意味著對顧志強的銷售工作要求,需要更具前瞻性、更具戰略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如何更好的為客戶提供全過程更細致、更貼心、更及時的環保工程服務,成為顧志強日思夜想的核心問題,并從實際市場開拓中進行嘗試、總結。
給自己一個方向——執著、專 業與共贏
“如何開拓真正意義上上海環境院的第 一個外部EPC項目?”這是顧志強2020年新年、元旦節后第 一天上班就在問自己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伴隨著他,直到拿下鎮江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的中標通知書。
顧志強回憶道:“2020年一整年,基本上每周都在外出差。有時候在高鐵上、有時候在飛機上,不斷的對自己手上掌握的項目信息進行篩選和判斷。對于自我感覺靠譜的項目,緊跟不放。在通過和不同業主的溝通交流中,學習、反思和總結,再到抓住業主的痛點和市場規律;能換位思考的站在業主和院里的角度去雙重看待項目中所發生的問題,來尋求一個相對比較適合的解決方案,既保證了業主的利益也考慮了院里的利益?!?/p>
顧志強,用專 業視角、換位思考,對EPC項目緊追不舍,設計互利互惠的方案,“執著、專 業、共贏”三個方向來為公司贏取市場機會。
給客戶一個理由——專 業 擔當、真誠服務
從鎮江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前期的項目信息收集,顧志強第 一時間用兩天兩夜的時間,集中完成對項目建設要求、項目方案初步設計、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盈利情況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解和分析。
顧志強說到,鎮江項目開始只是預算金額為100多萬元的設計類的項目,上海環境院第 一次是以設計方的角色去參與項目競標。2020年上半年,除了上海環境院以外,還有其他幾家設計院在參與競爭,其中還包括鎮江市當地的規劃設計院(當地的國有企業),多方競爭激烈、上海環境院想要沖出絕決,必須要有亮點,才能贏得機會。顧志強站起初與業主接洽是站在市場的角度,溝通和接洽的效果不是很突出;為了取得進展,顧志強轉換思維,換一個思路去與業主溝通,即:用EPC總承包的方式去幫助業主一起實現項目盡快落地。在和業主不斷反復的溝通和服務中業主漸漸的被我們的專 業、擔當和服務的精神所打動。
顧志強欣慰的回想道:在鎮江項目進入招標階段時,業主和我們說過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如果項目的EPC不給你們院做,我都覺的對不起你們?!?/p>
我想這是業主對上海環境院以及顧志強帶領下團隊的褒獎。顧志強給客戶一個下定決心的理由。
給家庭一個擔當——心常在、愛不斷
做銷售和市場開發的人都要面對同樣一個很難逃避的問題: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的關系。
顧志強致力于銷售崗位16之久,做市場工作面臨的長期出差和在外應酬是不可避免的,顧志強家住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每天家里到公司的通勤時間長,常常是在外把客戶安頓好之后已經很晚,回到家時家人都已熟睡,早起晚歸,與家人是聚少離多。就像她女兒常說的:“我爸爸天天回家,但我已經一個星期沒看到爸爸人了”。雖然對家庭有虧欠,但顧志強心系家人,在外出差或者晚歸時都會擠出時間,與妻子兒女視頻,和孩子們聊聊生活趣事,關心母親身體健康。15年來,顧志強的家人也都很支持他的工作,讓顧志強可以安心的開拓市場。顧志強也不斷的用自己努力拿項目的成果,來回報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今年,從上海環博會展會上參展回來的他收獲頗多,信心滿滿。他說:此次參展,又增加了我對環保行業發展的了解,也收集到潛在的市場信息。眼界也更開闊了,關注市場的視角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更多關注的是應用在EPC總承包的一畝三分地,現在是站在系統開發的環保工程的“面”,深感舞臺更大,責任更重,使命更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唯有善其事,才能融聚信心創造未來!